苏联二战从德军缴获摩托
是德国的宝马R71摩托 在二战中,前苏联也仿制了德国的这种宝马R71型三轮摩托,被叫作M72型三轮摩托,并大量列装部队用于作战。战后,M72的技术被转让给苏联的盟友,中国也获得了此项技术。在1957年12月,中国以M-72为技术基础,成功研制出军用型长江750,为中国摩托车历史写下新的一页。
在二战期间,为德军研制和生产摩托车的厂家主要有:宝马(BMW)公司、聪达普(Zundapp)公司、NSU公司和DKW公司,它们研制和生产的摩托车代表了那个时代最先进的摩托车技术。 宝马公司生产的主要军用摩托车有宝马R1R3R71和R75,除了宝马R35为中型摩托车外,其余均为重型摩托车。
德军从上世纪20年代初就开始研究半履带军用车辆,德军是整个二战最先装备和大量半履带战车的军队。二战爆发前,德国军方想研制一种小型车辆装备空降部队。小巧的车身可以塞进德军Ju-52运输机机舱实施空降,能够提高空降部队的机动作战能力。
攻克柏林的战役中,苏军共消灭德军70个步兵师、23个装甲师和摩托化师,100余万人,其中俘虏德军48万人,几乎每两个德军中就有一个人被苏军俘虏。缴获1500多辆坦克和自行火炮、4500多架飞机和1万多门大炮。
德国NSU公司的摩托车到战争结束时总计生产了18000辆。 聪达普公司生产的主要型号为KS600(W)和KS750两种重型摩托(多数带挎斗),KS600从1937年一直生产到1941年,总产量约为18000辆。
希特勒于1943年7月向苏联库尔斯克地区调集了50个师的精锐部队,包括17个装甲师和3个摩托化师、总兵力达90万人,近1万门野战火炮,2700辆坦克,2000架飞机,企图重新夺得在苏的进攻权。朱可夫采取以防御来削弱和疲惫德军,然后调集兵力转入进攻的策略。
为什么二战时期德军用的是这款摩托车,原因很简单
而NSU公司则转而生产了半履带式摩托牵引车,这种车辆在越野地形和牵引力方面具有显著优势。综上所述,“聪达普”KS750作为德军二战期间的军用摩托车之一,在战场上发挥了重要作用。
这种车辆的前半部分和摩托车相似,而后半部分采用了交错负重轮和履带式行走装置,非常适合越野地形的行军,并具有比一般摩托车更大的牵引力。德国人甚至在前线使用它们拖曳战斗机!这种车辆一经投入使用,便在苏德前线和北非战场赢得了良好的口碑,广受赞誉,总计生产了18000辆,堪称小奇迹。
因为前两个版本的车型,添加燃油后,需手动加压才可以使用,不仅操作起来费时费力,而且骑行过程中很容易因为气压不够而罢工。但升级后的第三个版本就没有这些顾虑了。
德国二战军用摩托车宝马公司生产的主要军用摩托车
1、德国二战时期,宝马公司生产的主要军用摩托车包括以下几种型号:宝马R12:重型摩托车,配备22~26马力的双缸风冷发动机。宝马R35:中型摩托车,装备有14马力的单缸风冷发动机。宝马R71:重型摩托车,配备22~26马力的双缸风冷发动机。
2、德国二战时期的军用摩托车,主要由宝马公司生产。其中,包括了宝马R1R3R71和R75四种型号。除了宝马R35属于中型摩托车,其他均为重型摩托车。宝马R35装备有14马力的单缸风冷发动机,其余几种则配备22~26马力的双缸风冷发动机,排量为0.75升,匹配四速带倒档的变速箱。
3、综上所述,宝马R12作为德国二战时期的军用摩托车代表之一,其细部设计独特且实用性强,展现了宝马品牌在军用摩托车领域的卓越技术和创新精神。
4、宝马公司生产的主要军用摩托车有宝马R1R3R71和R75,除了宝马R35为中型摩托车外,其余均为重型摩托车。宝马R35配备14马力单缸风冷发动机,而其它几种动力都在22~26马力之间,配置双缸风冷发动机,排量0.75升,四速带倒档变速箱。
5、德国在二战期间制造了多种军用摩托车,其中著名的有BMW R7BMW R75和BMW R80等。性能特点:这些摩托车性能优秀,设计坚固,能够在恶劣环境下保持稳定运行。它们体积小、重量轻、速度快,道路适应性好,越野能力强,并且便于隐蔽。车上还能搭载武器,用于冲锋陷阵。
请教军事帝!二战美苏英德意法日中的摩托车的产量
1、德国NSU公司的摩托车到战争结束时总计生产了18000辆。 聪达普公司生产的主要型号为KS600(W)和KS750两种重型摩托(多数带挎斗),KS600从1937年一直生产到1941年,总产量约为18000辆。
2、KS750重型摩托车,是战争中德军使用最广泛的一款摩托车,从1941年开始生产,直到1945年纽伦堡的制造厂被盟军摧毁时,总共大约生产了18500辆。